众所周知,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密切。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,而在脑卒中急性期,应激反应又可能引起血糖升高,形成恶性循环。
因此,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后,在病情稳定的康复阶段,科学运动显得尤为重要——运动不足可能导致肌肉萎缩、关节僵硬和功能退化,而运动过度则可能诱发低血糖,甚至引起二次损伤。制定合理、个体化的运动方案,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一、运动方式:选对方法,事半功倍
推荐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这类运动能调动多个肌肉群参与,增强心肺功能,同时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。具体运动形式应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和个人兴趣,常见推荐包括:
步行:简单易行,适合大多数患者,可在室内或平缓的户外进行;
有氧体操:节奏舒缓,有助于提高协调性和肌力;
太极拳:动作缓和,兼顾平衡训练与身心放松;
功率自行车或活动平板:适合有一定平衡能力的患者,安全性较高。
提示:运动方式应循序渐进,从最简单、最安全的项目开始。
二、运动强度:找到你的“靶心率”
运动强度是决定康复效果与安全的关键。强度过高可能诱发低血糖、肌肉疲劳或关节损伤,强度过低则起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。
临床上常用“靶心率”来评估适宜强度,计算公式为:
靶心率 =(220 − 年龄)× 60% ~ 80%
例如,一位60岁的患者,其靶心率范围为:
(220 − 60)× 60% ~ 80% = 96 ~ 128次/分
尽量将运动时的心率维持在该区间,既能保证锻炼效果,又不易出现风险。
三、运动时间:分段进行,持之以恒
建议每日运动时间控制在20–30分钟,具体可根据个人耐受情况调整。完整的运动应包括三个阶段:

热身(5–10分钟):如缓慢步行、关节活动,以预防运动损伤;
正式锻炼(10–40分钟):初始一般从10分钟开始,之后逐渐延长;
放松(5–10分钟):如慢走、拉伸,促进身体恢复。
推荐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可分3–5次完成。
四、运动频率:规律锻炼,效果更佳
推荐运动频率为每日1次或每周3–4次,两次运动之间最好间隔不超过2天。如患者体力允许,且运动后无明显疲劳,可坚持每日锻炼。
注意:若运动间歇超过3–4天,已获得的运动效果可能会减退。
五、运动注意事项:警惕低血糖,合理调药与监测

低血糖是运动中最常见且危险的情况之一,尤其对于脑卒中患者,可能造成二次打击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为预防运动相关低血糖,应注意以下几点:
血糖控制目标: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,血糖控制目标建议维持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;
药物调整:根据运动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;
能量补充:运动前如有需要,可适当增加能量摄入;
血糖监测:建议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,掌握身体反应。
糖尿病合并脑卒中,并不是生命的终点,而是一段需要耐心、信心与科学方法的新征程。运动,就像是握在手中的“康复钥匙”,只有合理、持续地使用,才能激活身体潜能,重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。
来源:康复医学科 闫莹莹
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